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创新发展研究院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泸州)创新发展研究院瞄准国家战略与区域产业的重大需求,以“满足决策科学化民主化需要、打造跨省经济管理咨询示范、服务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使命,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的生态智能酿造、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人工智能、医药生命健康等特色产业高质量创新发展,建设决策咨询、战略管理、合作创新、高端人才培养四大平台,打造集地方政府决策咨询、产业研究与规划、企业战略规划与顾问式运营管理、园区企业合作、教练式落地帮扶、中高管人才培养等功能为一体的决策咨询智库、产业研究平台、高管人才孵化基地。
赤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基地
赤水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基地是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下设的研究平台,是四川省社科普及基地,四川省社科联主管的一个科研基地。
基地具备各类场馆支持,用于非遗普及的总面积15000余平米,依托校内“一示范点三中心四基地四展馆十二工坊”社科普及平台集群,面向社会广泛受众,开展“宣、展、赛、演、教、训”六大类型非遗普及活动。
基地具备赤水河流域非遗调查、整理、保护、传承、转化等研究方向;打造了包括国家级省级非遗传人、天府万人计划专家、学校人文艺术师资、民间工匠,覆盖非遗学术研究、保护传承、普及与开发的稳定专兼职队伍,现有专职10名,兼职32名。
现有《川黔赤水河流域非遗音乐文化读本》《口述史视野下的泸州傩戏传承研究》等普及读本、专著和教材50余本;国家级、省部级、市厅级等在内各级各类课题200余项;在CSSCI、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发表论文300余篇;获省部级在内等各级各类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0余项,开发了《分水油纸伞传承与创新》、《留青竹刻》、《漆艺》、《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与设计》等校本课程,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奖10余项。形成40余个系列300余品种文创序列成果,获教育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一等奖、四川省大学生艺术节一等奖等高级别奖项。构建了“校企协同双向互动、学做结合,三阶段、四角色”非遗传创人才培养体系,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专业示范点,对地方文化特色宣传和城市形象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经过近十年来的持续建设与开发,形成“研究-教学-文创”三序列成果,为非遗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和丰富的内容资源,对地方文化特色宣传和城市形象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酿酒微生物应用与检测技术泸州市重点实验室
“酿酒微生物应用与检测技术泸州市重点实验室”是由泸州市科学技术和人才工作局批准建设的市级科研平台。自2021年7月成立以来,面向“白酒(食品)产业生态链”,实验室主要围绕酿酒微生物选育及应用、酿酒工艺创新与改良研究、新型检测技术在白酒生产中的应用、酿酒废弃物的处理及综合利用等开展研究工作。
实验室现有骨干教师26人,固定人员20位、客座人员4位。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3名,具有博士学位者11人。现有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国家白酒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四川)专家库专家2人、四川省白酒评委1人、四川省酒体设计委员2人、泸州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泸州市最美科技工作者1人。建有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省级名匠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酒城创新团队”。
近三年来,实验室主要学术骨干承担省部级项目3项、厅市级项目19项。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EI收录10余篇。制定国家标准5项、地方标准(省级)3项。实验室成员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余人次;邀请国内外专家讲学10余人次;参与协助承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3次。与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西华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重庆科技大学等国内外知名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泸州老窖、四川郎酒、川酒集团、四川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四川国检检测有限责任公司等知名酒企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了课题攻关、技术培训等。
研究方向:酿酒微生物、数智酿造、绿色酿造
泸州市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泸州市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是由泸州市科学技术和人才工作局批准建设的市级科研平台。自2014年10月成立以来,定位于泸州市“白酒产业”和“医药健康产业”,实验室主要围绕白酒发酵菌种选育、白酒生产工艺研发等开展研究工作。研究所有专兼职研究人员15人,其中,高级职称7人,博士6人。先后承担省部级项目2项,省厅级项目18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42篇。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25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含美国发明专利1项),实现知识产权转化6项、授权许可使用2项。
研究方向:酿酒微生物;分子选育;基因工程药物;中药保健酒。
泸州市酒业发展研究中心
泸州市酒业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22年2月,是依托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建设,由泸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泸州市社会科学院授牌的市级重点研究基地,其前身是泸酒产业文化研究中心。“中心”围绕打造“高端人才汇聚高地”,积极建设层次多样、结构合理而稳定的学术团队,现有15名研究人员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讲师11人,博士6人,硕士11人。积极推动学术成果转化,以开展决策咨询服务、高水平论文、市级领导签字批示等为支撑的代表性成果取得较大突破。两年来共承担多项市级以上项目,发表高水平论文40余篇;提交两项市级咨询报告与专家建议;公开出版省级示范教材1本;承接市政府市级有关部门委托专项课题两项,且获市级重要领导签字批示,为白酒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智力支持。
研究方向:“中心”坚持问题导向,紧扣我市“建设世界级优质白酒产业集群行动计划”与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以“面向政府战略、结合产业实际、服务白酒企业”、“围绕泸酒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以及“重塑白酒行业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白酒企业转型发展”为中心,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积极向市政府谏言献策,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丰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贡献力量。
泸州市白酒文化普及基地
泸州市白酒文化普及基地位于是由市社科联认定的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基地自2016年成立以来,面向“泸州白酒千亿产业”,基地主要围绕白酒文化科普读物开发、白酒文化科普知识传播等方向开展研究工作。实验室目前共有人员15人,其中博士2人,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3人,立项省市级各类课题20余项,发表相关论文50余,目前科普基地年接待参观人数近万人次,更新科普文章100余篇。
研究方向:
1.白酒产业的发展、生产工艺、营销策略以及人才培养
2.中国传统节日饮酒习俗文化、健康饮酒文化、白酒酿造技艺等酒文化知识普及
泸州市民营经济研究中心
“泸州市民营经济研究中心”是泸州市第三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由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泸州市工商联共建。该中心致力于打造全省知名的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由中国创意管理学开创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中国创意管理智库联合主席、中国创意管理论坛理事长、四川大学创意管理研究所所长杨永忠教授领衔组建,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30名(其中,教授11名、副教授15名、博士12名),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7名。研究方向包括:民营经济发展态势研究、民营企业竞争力研究、民营经济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研究和新趋势下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将贯彻上级部署、顺应发展需要,主动围绕泸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承需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学术研究,积极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学术交流活动等,紧密服务泸州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服务泸州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泸州民营经济企业人才队伍培养培训,形成一批优质的科研成果,构建民营经济学术交流新高地。